收藏!中国古代城墙有哪些结构?各有什么功能?

城门可谓是城墙防御工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城墙最为脆弱的地方,城门的基本功能为人们出入的通道,城门一般不只有一个,最基本的会在城池的四个方向各设一个城门,而城门的具体数量,视城市规模及周边地形而定,同时也受宗教信仰的影响。

城门的城墙一般向内外延伸出一部分,增加厚度,在更有利于防守的同时,也是为了扩大顶部面积以建造城楼,城楼在平时可供设宴及观景,战时则是充当瞭望所和战场指挥之所在。

马面

马面是防御建筑,纯粹为了更有利于守城而建设。

所谓马面,指的是一长段城墙中相隔一定距离向城墙外侧突出的墩台,因为其形状狭长而称之为马面。其宽度一般为12-20米,间距一般为70米(这一距离是由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范围而确定)。一般布置步弓手等远程兵种于其上,两个马面与其间的一段城墙即可对攻城方形成由上而下的三面夹击之势,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防御建筑。

由于火器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两宋之后的城墙建筑已经很少出现马面了。

角楼

角楼均出现在城墙的转角处。一般是在转角处建一方形或圆形的平台,再于其上建筑角楼,其功能与城楼相似,主要是提供瞭望与指挥的场所。

瓮城

瓮城顾名思义,是一个如同瓮一样的密闭性建筑,用以保护城门。

因为城门是城墙防御体系最脆弱的地方,为了不使城门直接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通常在城门之外再添一堵城墙,上设箭楼,两边合围,形成一个面积不大的、方形或者半圆形的防御性附郭。

敌军想要攻击城墙,一般需要先进入瓮城,使自己陷入一个四周都是高墙的密闭空间里,遭受城墙上的守城士兵各个方向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想办法攻破城门,可谓十分艰难。

瓮城一般是中大型城市的防御建筑,有些重要城市甚至在城门内侧还有另一个瓮城(如明南京正阳门),以继续加强防御效果。瓮城本身的大门一般在侧面而不在正面,其目的是为了拉长敌军的攻城距离。

总结

中国城墙有自己的特色,一切都是以防御为目的,建造各类形状功能各不相同的防御性建筑,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箭楼、吊桥、护城河等。这些城墙建筑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保证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艰难求存而走到今日的重要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