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1370米112家小店!杭州市中心这条街,藏满高手!地名很多本塘都读错…

"

在杭州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马塍”这个词。现在,杭州城里还有一条马塍路,让人们想起杭州历史上的那个叫“马塍”的地方,对“一塍花草碧芊芊”“十里马塍花似海”充满想象。

这个连本地人都会念错名字的地方,全长仅1370米,开着112家小店,被誉为“杭州最有烟火气的街巷之一”,去年10月起经改造后升级回归,还藏着两家“米其林”平民美食,至今都是排队top王!

去荡荡儿的他们都说:简直是“快乐老家”!

"

又要跟江南的“春”说告别了——想起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想起那场春意浩荡,便会想起马塍,想起那年的初遇。

那是个深秋,我正结束在杭的短训,过杭州大关小学,对面石灰桥社区,一幅巨大的墙绘吸引了我——《马塍花窠》。莫干山路车流不息,《马塍花窠》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画中远山、亭子、花圃,文士缎子衣袍,女子揉蓝衫子杏黄裙。当暖阳在梧桐树上投下斑驳光影,恍惚间,整个画面都活过来了,河畔的树叶被风吹动,桥下游船缓缓而行,风中飘来花香芬芳……

图源 杭州西溪发布

突然对那个诗意的地方充满期待,突然想穿越回那个千年的春天,去寻马塍。

一 寻马塍

我回到唐长庆四年(824)三月,走过石函桥至钱塘门的白公堤,还是来迟了一步,那位写下“谁开湖东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的白市长衣袂飘飘,已然离任,留下钱唐湖上一条“绿杨荫里白沙堤”,只见那沙堤将湖水分隔成上下湖,上湖是钱唐湖,即今天的西湖,湖水在钱唐门外水磨头,泄水入“下湖”——都说上湖水每减一寸,可滋润良田十五顷,湖水缓缓流下,下湖两岸水草丰美。

下湖水流呀流,流过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站在水流处,看着湖泊、河流、水塘、田地,他在沉思,那时,西北吴国正虎视眈眈,终择了这片肥美处养马蕃息,所养战马三万余匹,一时万马奔腾,蹄声如雷,野花探头……“马城”问世。

图源 杭州西溪发布

钱镠王的传奇和美誉也如繁花争奇斗艳:比如贩盐起家,平定两浙,保境安民;比如“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再比如,他那“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深情。

引发王深情的那片花,就开在“马城”肥美的土壤上。

“城”与“塍”谐音,“塍”读chéng,意田间的土埂、小堤,“马城”又成了“马塍”。

下湖水由南向北流,有了东西马塍:东抵北关外运河边;河西,经上泥桥、下泥桥、西隐桥,至古荡。

摄影 廉笑尘

宋南渡,有了马塍十里花海。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在宋时的某个春天的清晨,站在西隐桥上,看花农一叶扁舟摇啊摇,一船带着露水的花,漾开粼粼水波,水过提篮推车,携春色入城,过路犹香,生活便有了依靠。

马塍看花成了春天杭州的乐事。

清明前三日,“妇人泪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基。村店山家,分馂游息。至暮则花柳土宜,随车而归。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

—— 《武林旧事》

我汇入清明前后的马塍,赶一场提儿携女,纵游讨胜的潮流。

等会儿,方刚那位头戴幞头的男子,是传说中的“花痴”赵振文么?他们说他这两月,无日不游马塍,瞧,有诗为证——

《赵振文在城北厢两月无日不游马塍作歌美之请》写道:

马塍东西花百里,锦云绣雾参差起……知君已於苕水住,尽日櫓声摇上渚……

无怪赵振文,这里有百里花海,有薜荔覆盖的楼阁,有山茶饮品飘香,有随园摘花蕊煎制的美味冻酥,有春天的美酒,有无边无际的波涛与蓼花,有鸥鸟成群……

痴痴想着时,与饱腹诗书的女词人严蕊撞了个满怀,相视间,见青丝峨髻,鬓簪芍药、海棠,亦是荷花: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原来她最向往的,不过是头上簪满鲜花。

图源 杭州文广旅游发布

怔怔间,再遇南宋进士林洪,对的,就是那位以山野食材为美食,著《山家清供》的林洪,他也来游马塍了,上次,他来,是秋天,遇张将使,留饮,作诗《菊田赋》,画墨兰。酒酣之时,上菊煎:采菊苗,焯水,甘草水调山药粉,油煎。清爽畅快,楚畹之风令人津津乐道。

说起菊花,单说当时西马塍,品种就有八十余,关于它的美食也层出不穷,菊苗煎仅其一耳。

餐花饮露,文雅之食。可想着“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不免感叹时,卖花郎正“担得春风行”: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他是养花的行家,他是自食其力积极乐观的生活达人,轻轻一句“担得春风行”,那些耽于富贵荣华而临深履薄者,不禁放下杯酒,沉吟至今。

如果问他,来世还想做什么,他将一千次地回答:“我还种花。”

可谓“人生如此自可乐”。他种花,养儿育女,他在每年七月,携儿祭拜土神庙,做白布长衫一件,备酒、饼、香烛和纸锭,供而焚烧,整整十六载,唯愿孩儿快快长。

那座土神庙就在西马塍:匾额题“马城”二字,为雄、武二将之祠,奉以土谷之神。

看东西马塍,两岸乡野花草,谷米、茭白、菱角,竹器,米市,鱼市……

想在马塍住下来。

二 居马塍

马塍,她的疗伤处——

公元1136年的秋天,武林门外西马塍的一纸窗棂下,一树木犀花(桂花)芬芳,女词人李清照倚在窗外,“人比黄花瘦”。

与张汝舟结束一段短暂婚姻后,她寄居于此。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几人多酝藉,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昔日那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已是两鬓斑白,倚床望残月,唯有窗前的木犀花默默相伴。已近天命之年的她,生活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亡国之恨,丧夫之痛令她遍体鳞伤,唯有窗前那抹芳香的默默疗愈,她完成了与丈夫赵明诚多年合作的《金石录》的未了之事,并作序。

她的创作灵感地——

朱淑真(约1135~1180),南宋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在马塍一住近十年: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东马塍·朱淑真》

马塍美丽的田园风光对这位女词人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最后的安身处——

水磨头,上湖之水自水闸板缝中曰曰流下,“词圣”姜夔和着水声,咏唱《疏影·苔枝缀玉》: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这是他的咏梅绝唱,花中含情,叹人生,叹时局:有隋代赵师雄大梅树下梦如梅一般的清丽女子;有身至大漠的昭君魂魄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的幽独;有落在寿阳公主额上梅花印的传奇;有梅边吹笛招魂的哀曲,还有他寄人篱下的忧伤,日暮倚修竹的坚守……

姜夔(1155-1221),他是南宋音乐家、文学家,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却一生落拓不第,晚年寓居于西马塍,只有家妓小红相伴。“曲终过尽松陵渡,赋梅死葬马城西”,一册乐谱、一把琴、一柄剑和一本《兰亭序》,是他留给马塍的所有念想。

她万花深处的家——

西马塍古荡钱家“冷美人”钱凤纶,她世居于此。——“万花深处是侬家”。钱家经营花卉产业,“佳人占得春光早”,钱凤纶日后成了《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原型。宝钗住在蘅芜苑,那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园林,苑中多奇香异草,而古荡钱家的竹树产业便在马塍花坞。其父钱开宗因科场舞弊案被杀,全家被押解至北京,发配关外尚阳堡给旗人为奴。钱凤纶写下:

半壁青灯临卫帖,一窗寒雨读陶诗。别后深闺无限事。总堪悲。

词风如姜夔,冷香幽韵。

他的偏安一隅处——

马塍一座百亩梅庄园:主人韩世忠,南宋名将,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定各地叛乱后,为偏安一隅、摇摇欲坠的南宋苦撑了几十年,却因得罪权臣,隐于马塍梅园。

马塍花开花谢——

开在五代十国的兵荒马乱中: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开在宋的繁华中:桃李宫城近,偏承雨露恩。至今耕种地,一半作花园。

开在临安沦陷时: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开在元的繁盛时:马塍鸡唱曙初回,几处严关次第开。多少卖花人已到,剩将春色入城来。

……

春色入城,莫过溪头去,溪头多落红。

想去看一看马塍的落红。

三 烟火马塍

今天的马塍路,位于杭州市境内的道路,起点是天目山路,终点是文二路。

2024年深秋,导航带着我从天目山路拐入文二路,站在那条全长一千多米,双向车道的街路,昔日的田埂草棚早已无踪影,梧桐叶正黄,随风飞舞。——杭州的梧桐大道真多呀,莫干山路,南山路,孤山路等等,当我在马塍路再遇梧桐,莫名多了心跳,多了期待。我知道,我在期待一个春天——

然后,一场马塍花海到来。

他们告诉我,过去的春天里,马塍路广场有了一场“赶春”:

绿植、盆栽鲜花、野花,“爱馨公益”的残疾人士制作的钩针手作花,还有非遗糖画,非遗衍纸,春意盎然,老少同乐。头戴簪子,身着宋服的女子挎着花篮子,告诉路人,这个老底子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南宋花市”。

带着一些怀旧,带着一些留恋,听时间滴答滴答流过。

眼前的马塍街路,行人匆匆,车流不断,临街的小吃店门口,翻腾的油锅,黄灿灿的油条,油香麦香,唤醒了老街的烟火气。

老裁缝铺:小店逼仄,主营整烫干洗、服装改制,精工织补。裁缝铺一开就是五十多年,街边的梧桐树从小树长高长壮,店主何师傅的青丝成了花发,一双巧手,缝补整烫,经手的老住户衣物已不计其数。

李大伯修理摊:没有店门、没有门牌,几张旧椅,打气五毛,充电自助,修自行车敲一敲木门。

松木场面馆:店主沈师傅,马塍路的老居民,面馆开了近二十年了,走进面馆,点上一碗杭帮面,聊一聊生活,聊一聊老杭州。

一切是那么的质朴、亲切。

街后:学校、银行、写字楼林立。

马塍路广场:一座历史雕塑,一匹战马,体形高大矫健,前蹄腾空跃起,犹如一道闪电,身穿战袍的男子猛牵缰绳,身子后仰。一老人弓着背慢吞吞经过。

摄影 廉笑尘

巷子长长的围墙上,绘着万马奔腾,一时,蹄声如雷,野花探头……千年马蹄飞扬而去,聚花成锦常留春。

杭州留下最深情的挽留,历史留给杭州一条马塍路。

一条街巷

聚满城烟火

商铺林立,生活气息浓郁

古时候的文化名人在此留下墨宝

背后更有一批“高手”迷恋这里

待了几十年都不肯走

若你有心

不妨花上半天光景

走进这条充满烟火气的马塍路

也走近历史上的那个杭州

你有去过马塍路荡荡儿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体验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邮箱投稿

文字/徐红梅

制图/叶丛

原标题:《全长1370米112家小店!杭州市中心这条街,藏满高手!地名很多本塘都读错…》